在山东莱芜,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三线”旧址——山东人民印刷厂(代号709),如今焕发出全新的文化生机。
近日,莱芜709文化产业园正式向公众敞开大门,行走其间,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草木的清香,更交织着一种跨越时空、被重新唤醒的历史厚重感与时代激情。
莱芜709文化产业园完整保留了旧厂区风貌。济南市莱芜区委宣传部供图
园区开园首日,首批游客在焕然一新的游客服务中心领取了仿制的工作证。接过这张特殊的“厂区工作证”,仿佛握住了开启时光之门的钥匙,瞬间将人们拉回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激情燃烧岁月。
1970年9月,响应国家“小三线”建设战略,山东人民印刷厂在莱芜塔子村扎根。这里曾是重要的精神与物质生产阵地:第四套人民币、第五卷《毛泽东选集》从这里走向全国,更连续五年肩负着恢复高考后山东省高考试卷的印制重任。
园区内的标语墙。济南市莱芜区委宣传部供图
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厂区保留了最完整、最原汁原味的工业风貌。高大的生产车间、整齐的员工宿舍、随处可见的标语墙,无声诉说着那段“白天排铅字,晚上唱红歌”的集体青春记忆。
如今,莱芜区与山东文旅携手,对709厂区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二次升级,让尘封的“三线故事”走出老厂房,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全面系统介绍“小三线”历史的主题纪念园。这不仅是一场工业遗址向文化地标的内涵蝶变,也是单一业态向多元融合的产业蝶变,更是迈向多方共赢的发展蝶变。
盘活工业遗产的当代价值,让厚重的精神积淀释放文旅融合潜能,是园区的核心所在,更是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的深情致敬与时代传承。
“山东人民印刷厂职工大联欢”每天都在园区大礼堂上演。济南市莱芜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园区内,历史不再是橱窗里的静态展陈,而是一场全民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步入园区,挂着哨子的“保卫科”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查验工作证;推着二八自行车的大爷,后座木箱里的冰棍冒着丝丝凉气;大礼堂里,“山东人民印刷厂职工大联欢”的热闹场景正在上演……
沉浸式剧场演出《半斤粮票》,把观众带回曾经的岁月。济南市莱芜区委宣传部供图
尤其令人动容的是由胶装车间改造的沉浸式剧场。首幕剧目《半斤粮票》(属于《代号709》系列)以一张承载着无数家庭生计与集体记忆的粮票为线索,演员穿梭于观众席间,光影在真实的厂房结构上流淌,走廊两侧悬挂的泛黄粮票,在灯光下仿佛跃动着那个特殊年代的生命密码。
演出结束,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济南市莱芜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不是普通的影视城。”年过七旬的游客周建军在观看演出后感叹,“这里自带的历史厚重感,让我走进来,就不自觉地回忆起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引起了强烈共鸣。”
园区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宏大的历史叙事,更在于其与当下生活、与乡村振兴的深刻链接。走进职工大食堂,热气蒸腾,600余人可同时在此品尝“忆苦思甜”主题餐:大锅菜搭配窝窝头、玉米糊。
针对研学团体,更有“备战饭” “加班馍” “车间汤”等特色餐食。带着孩子前来的家长孙明玉表示:“在这里,能更好地感知我们父辈的生活,比书本上的更鲜活、更生动。”
食堂外,村民经营的地锅灶台滋滋作响,复刻的供销社、老照相馆重现了当年的生活场景。游客可用换购的粮票带走一份“旧时光里的念想”,或在幕布前拍一张充满年代感的证件照。
产业的活力在创新中奔涌。莱芜区乡村振兴电商产业基地内,“第一书记直播间”的主播正热情推介莱芜黑猪肉、花椒等特色农产品。旁边的特色产品展销区与“共富工坊”紧密相连,国家级非遗莱芜锡雕《石敢当》、《五贡》熠熠生辉;省级非遗燕子石、木版年画琳琅满目,面塑《龙凤呈祥》栩栩如生;260多名周边村民在工坊内制作国风头饰、汉服配饰。莱芜丰富的228项非遗资源,在此找到了传承发展并与市场接轨的新路径,生动实践着“文化嵌入、产业注入、客源导入、乡村融入”的融合发展理念。
漫步园区,老篮球场上凝固着独属于那个年代的汗水与欢笑,保留的宿舍楼被改造为极简工业风客房,与由老物件构筑的“年代记忆公园”交互辉映。
园区内建有山东小三线纪念馆。济南市莱芜区委宣传部供图
未来,园区将深度串联莱芜战役纪念馆、省工委旧址等红色资源,沿着“星火·烽火·薪火”的时间轴线,打造“从革命斗争到工业强国”的完整叙事线路和山东红色教育品牌。
如今,这座从“三线”建设烽火中走来、在乡村振兴浪潮中重生的工业遗迹,已化身为一个鲜活的剧场,上演着永不落幕的奋斗之歌;成为一座沟通的桥梁,连接着历史记忆与当代生活;更是一粒炽热的火种,在农文旅融合的实践中,照亮了莱芜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广阔前路。
铅华洗尽,岁月如歌,709的故事,正翻开崭新的篇章。(公雪 孔浩)
2025年是中国与新加坡建交35周年。由广东粤剧院倾力打造的升级版粤剧《红头巾》9月11日—12日将二度登陆狮城,在新加坡新传媒剧院上演。此次演出不仅将在艺术层面全面升华,更将开启多元文化传播的新篇章。穿越百年的历史回响若在新加坡街头驻足,你会遇见这样一座雕像——头戴暗红色方巾的女子,肩挑扁担,眉眼
2025-09-06 17:06:00汝州市杨楼人民医院:铭记历史担使命 凝心聚力护健康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郭世清 通讯员 张硕慧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汝州市杨楼人民医院组织职工及部分患者集中收看直播盛况,以此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上午9时,在康复中心大屏
2025-09-04 17:28:00□ 本报记者 付玉婷你试过站在晃动的吊床上投飞镖吗?准确率是多少?某种程度上,这很像海上发射面临的情境:8月9日0时31分,捷龙三号遥六运载火箭在轰鸣声中腾空,当人们的心跳因那道升空轨迹加速时,它脚下的发射平台完成了第八次海上发射保障任务。这艘名为“东方航天港”号的海上专用发射船,是由山东海上商业航
2025-08-30 10:38:008月26日上午10时47分,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北货运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300箱重达4800公斤的印度青蟹完成装车,即将发往上海。在另一边的出港区,一批出口芝加哥的联想手机正在传送带上过检。这是“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在花湖国际机场看到的一幕。这些场景每天都在这个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
2025-08-29 16:23:00本报讯(记者 陈辛华)山西博物院“无边界历史教室”,近日走进太原市4所幼儿园,累计开展27场公益活动,惠及近700名学龄前儿童。 “无边界历史教室”是山西博物院文博教育品牌,聚焦文博启蒙,以三大亮点内容激发孩子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在太原市万柏林区佳育国际亲幼园、尖草坪区润和幼儿园、杏花岭区宝宝幼
2025-08-29 0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