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莫高窟的一个洞窟中,一台自主研发的自动化采集设备正缓缓移动,进行壁画图像的精准采集。不远处,技术人员操作着手动设备,灵活应对不同结构和大小的洞窟空间——这是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的日常工作场景。该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丁晓宏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保存,更是让敦煌文化活起来。”
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起步,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之路已走过30多年。如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体系,涵盖采集、处理、存储、展示全流程。大量自主研发的设备与技术,正应用于洞窟壁画、彩塑和遗址的数字化工作中,精度高达300DPI以上,远超早期中外合作时期的75DPI水平。
自主研发,攻克壁画图像采集难题
“洞窟的形式、大小、结构都不一样”,丁晓宏指着身后的设备说,“我们自主研发了两套系统,一套自动化,一套手动灵活组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定位纠正技术——由于壁画墙面存在起伏和变形,直接采集会使图像失真。数字化团队通过精准测量和算法纠偏,还原文物真实的几何形态,连毫米级的细节都得以保留。
同时,研究团队还综合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多光谱成像等技术,不仅清晰记录可见光下的图像,还捕捉到肉眼难以辨认的痕迹、褪色的线条甚至隐藏的文字。“这些信息对文物研究和修复具有重大意义”,丁晓宏补充道。
走出敦煌,技术赋能全国乃至世界
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完成212个洞窟的三维重建、169个洞窟的虚拟漫游,数字化数据总量已达4PB。不仅如此,团队还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五万余张档案底片——包括黑白和彩色胶片全部数字化,形成了珍贵的数字档案。
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技术不仅用于自身保护,还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丁晓宏介绍,团队已为全国9省市25处文化遗产地提供数字化支持,包括陕西、河北、四川等地的重要文物单位。2023年,团队还远赴缅甸,协助当地进行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曾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尊26米高大佛的全面数字化工作。团队通过搭建复杂拍摄平台,分段采集、多组协作,最终攻克了这一极具挑战性的项目。
“数字藏经洞”,让流失文物“回家”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积极推进“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在国际敦煌项目的基础上,推进建设“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
该平台整合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目录、珍贵图像,并纳入海量国内外敦煌学研究成果,同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经卷文字自动识别,具备图像拼接、图像缀合、知识图谱构建、全文检索等多项功能。
目前,“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发布敦煌文书经卷9900多卷、图像60700多幅,经卷内容识别840多万字。打开一件文物,不仅能看到名称、编号、收藏地等基本内容,还可解读内容和背景知识。
“该平台不仅提供40多个细分类目的检索系统,还支持多语言对照阅读、缀合文献展示、AI识文释字等功能。尤其是‘我的藏经洞’模块,让用户能够建立个人收藏库、撰写笔记,真正参与文化传承。”丁晓宏告诉记者。
年轻化智能化,数字化持续推进
敦煌数字化团队年轻人占比超过60%,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技术队伍。丁晓宏表示,“我们每年会派一些年轻科研人员到高校、博物馆、科研机构进行培训;同时,近两年我们还招聘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为下一步人工智能数字化处理工作作储备。”
尽管挑战仍存——诸如复杂环境下的采集、海量数据的处理周期长、跨界人才紧缺等,但敦煌的数字化事业在持续推进。未来,团队还将前往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继续推进流失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工作。
从最初为珍贵文物建立数字档案,到今天构建面向全球开放的数字资源平台,敦煌研究院用科技让千年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正如丁晓宏所说:“数字化不仅让我们留下了今天的敦煌,也为后人留下了可继续研究和利用的文化宝藏。”
在这条用数字技术铺就的文化保护之路上,敦煌正跨越时空的限制,向世界讲述着千年丝路上的辉煌故事。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王夏菁
千年敦煌谱新篇①丨赓续莫高精神,守护千年国宝:麦积山石窟打造中华文明传承新范式
在敦煌莫高窟的一个洞窟中,一台自主研发的自动化采集设备正缓缓移动,进行壁画图像的精准采集。不远处,技术人员操作着手动设备,灵活应对不同结构和大小的洞窟空间——这是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的日常工作场景。该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丁晓宏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保存,更是让敦煌文化活起来。”从二十世纪80
2025-09-10 16:50:00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发布会上介绍: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76.7万处“三普”登记文物全部完成复查,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09-10 16:39:00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认定名单和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端装备超精密测量、控制与信息处理技术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认定名单,城市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师团队入选第四批“全国高校黄
2025-09-08 22:00:00工匠金句修复文物,就是延续历史的生命。以敬畏之心守艺,以创新之策传魂,方能让千年文脉在指尖流淌。——冯维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修复工作室里,一缕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案台上。冯维正手持针锥,小心翼翼地剥离一幅古画背面的宣纸,眼神专注如炬。“你看这层命纸,揭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力道不对就会损伤画心。”她抬头时
2025-09-07 08:45:00快科技9月5日消息,今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公众号宣布,近日,该研究所王峰研究员团队联合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光催化氢气异裂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常温氢气异裂。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据介绍,加氢反应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反应之一,约25%的化工反应过程至少
2025-09-05 10: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