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29日凌晨成功发射,国际航天专家纷纷予以高度评价。俄罗斯航天历史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说,天问二号探测器拓展人类研究太阳系天体的能力。多国人士表示,中国“天问”系列是勇敢大胆的太空探索项目,希望能与中国在相关领域开展合作。
小行星和彗星探测“双重任务”
据中国国家航天局介绍,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热列兹尼亚科夫说,小行星2016HO3是地球的准卫星,它与地球之间处于轨道共振状态,导致它在漫长时间内与地球保持较近的距离,这些特点使它“的确很有趣”。科学界认为,该小行星可能保留着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始信息,是研究太阳系早期物质组成、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的“活化石”。热列兹尼亚科夫说,与该小行星类似的天体还没有被探测研究过,因此天问二号探测器将拓展人类研究太阳系天体的能力。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分部执行主任理查德·德·格里斯说,此前日本、美国进行过小行星采样,不过中国的天问二号还将前往主带彗星311P,如果成功,将成为第一个进行这样的小行星探测取样和彗星探测“双重任务”的国家。
主带彗星311P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德·格里斯说,它有多尾结构和周期性尘埃喷发等异常活动。近距离观测它,将有助于理解太阳辐射如何影响其物理性质,以及这类“非典型”活跃小天体的行为机制等。
对于天问二号将可能获取的探测结果,德·格里斯说:“目前此类样本依然十分稀缺,任何新增数据都无疑将为我们更深入理解太阳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勇敢大胆的太空探索项目”
天问二号是中国行星探测工程的最新进展,此前天问一号已成功探测火星。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空间和气候物理系教授安德鲁·科茨评价,“天问”系列任务是“一系列勇敢大胆的太空探索项目”,涵盖了前沿行星科学的多个方面,探索结果将补充现有的科学知识。
英国科学博物馆太空部门负责人莉比·杰克逊说,中国在天问一号任务中已经取得成果,将一辆火星车送往火星。
“天问二号的发射是我们持续探索太阳系进程中的一个激动人心的重要时刻。每一次成功地从太阳系天体带回样本,都会为我们揭示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提供宝贵的科学线索。”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天体物理学家萨拉·韦布说。
多国专家表示“天问”系列任务展示了中国在行星探测方面的技术能力。热列兹尼亚科夫评论,中国的这一太空探索计划证明了其空间技术发展水平,中国的太空计划雄心勃勃,实施天问二号任务是中国太阳系天体研究计划的一个阶段。法国达索航空项目负责人菲利普·古埃说,天问二号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在深空探测方面的能力。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会着迷”
“天问二号任务非常具有挑战性。”莉比·杰克逊说,“如果中国取得成功,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会着迷,并对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感兴趣。”
热列兹尼亚科夫指出,在这类太空研究方面与中国合作让人非常感兴趣。在行星探测相关领域,苏联时期曾用织女星一号、二号探测器对金星和哈雷彗星实施过探测考察。关于同中国开展太空合作,相关领域人士已讨论了很多。
“国际合作将使全球科研受益。”德·格里斯作为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分部负责人,正积极推动国际科学界在行星探测领域的交流合作,以期共同拓展太阳系科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他对相关领域的中澳合作充满期待。
克罗地亚太空研究专家达尔科·亨斯基表示,天问二号成功发射证明了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的尖端技术和领先优势,欧洲应加强与中国在这方面的合作。
塞内加尔通讯社前总编谢赫·恩迪亚耶说,非洲年轻一代对太空探索抱有浓厚兴趣,但信息资源和教育内容相对匮乏,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将像天问二号这样鼓舞人心的故事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非洲青年看到科技的力量与未来的可能。
新华社记者
湖北日报讯(记者海冰、通讯员盖伟涛)“走!去建设火星”硬科幻行星科学体验展,将于7月18日在中国建筑科技馆一层临时展厅与观众见面。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较近且环境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也是深空探测的重要目标,被视为人类太空移民的首选地。该展将聚焦“深空未来”“火星建造”“太空艺术”三大主题,把硬核科学
2025-07-17 13:01:00本报记者 樊 巍 胡雨薇7月15日上午,在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活动的菲海岸警卫队9701船,蓄意对在该海域开展维权执法行动的中国海警21550艇、5009艇进行挑衅,多次高速穿航中国海警执法艇船尾并危险接近,最近时距离仅有百米,此举已严重威胁中国海警舰艇的航行安全。相关专家15日向《环球时报》赴中国黄
2025-07-17 10:25:00文港镇因笔而生、因笔而兴,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毛笔制作技艺在这里传承了1600多年。记者随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来到这里,看文港镇如何激活传统技艺,融入数字浪潮,让文化成为连接城乡的“笔迹”,在城与乡的双向奔赴中书写新的可能。(经济日报记者:刘蓉、甄子豪;剪辑:袁爽)更多资讯或合作欢
2025-07-10 11:21:00来源: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网7月9日电(记者 涂恬)7月8日,以“开放包容 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在天津举行。吉尔吉斯斯坦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舍拉迪尔•巴克特古洛夫在接受中国日报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上合组织堪称一个正向的典范,其通过的所有决定都基于成员国共识,成员无论国家大小
2025-07-09 21:25:00文/酒庄头条团队 中国白酒是味觉与物质的消费品,更传承了鼎盛辉煌的华夏文明,谱写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华彩乐章。而川酒作为中国酒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百花齐放、陶醉天下。 川西崇州,文井江畔,这片自古便酒香弥漫的沃土上,金盆地集团以非遗技艺传承为根基,用时间积淀品牌厚度,用品质赓续中国酒文化的经久不
2025-07-09 13: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