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六周年结硕果 南宁片区形成“制度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0 13:08:00    

8月2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介绍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设立六周年建设成果。记者从会上获悉,六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设立企业超12万家,是设立前的32倍;税收年均增长29.5%;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24.3%;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6.1%。广西自贸试验区以万分之五的面积贡献了全区42%的实际使用外资和39.6%的外贸进出口额,成为开放经济的“高产田”。

自设立以来,广西自贸试验区紧扣国家赋予的面向东盟、陆海联动、沿边开放三大使命,全力推进120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实,累计推出21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0项获海关总署备案,2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1项纳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文件推广,用实实在在的创新闯出开放新路子。

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广西自贸试验区在中西部和沿边地区率先发布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为企业数据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南宁片区获批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初步形成面向东盟的国际数据大通道,推动跨境数据流动,建成我国首个气象数据海外云节点并业务化运行。此外,南宁片区创新推出“RCEP原产地证+区块链融资”跨境金融模式,将“纸黄金”变成企业的“真金白银”。

在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广西自贸试验区与新加坡等8个东盟国家建立标准、认证交流合作机制,推出28项国家标准、4项地方标准。其中,创新制定中越跨境快递物流服务标准,实现“一次托运、一单直达”,从南宁到越南河内的快递最快12小时内送达,物流成本降低近四分之一。依托各项制度创新红利,南宁片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突破29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突破18亿美元,形成了“制度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在打造现代化产业“聚集地”方面,广西自贸试验区围绕数字经济、石化化工等6条跨境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其中,南宁片区依托国际通信枢纽,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规上数字经济企业124家,全力打造“AI+制造”产业集群。目前,南宁片区拥有国家、自治区级科创平台68个,专精特新、瞪羚企业69家;建立起“自贸片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东部新城+邕宁新兴产业园”联动机制,形成“核心区引领、协同区联动、全域开放提质”发展新格局。

此外,南宁片区在畅通开放通道方面,推动铁路港、空港、综保区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公路港,建立陆空互动、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实现与越南北宁、北江公路12小时“厂对厂”通达,中越班列“天天班”,机场直达航线4个小时内通达东盟各国。南宁片区贸易便利持续升级,全国首创出口跨境电商商品海关监管与铁路安检平行作业改革模式,与东盟经贸往来更加顺畅。

1.

2.

3.

来源丨南宁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杨玲

编辑丨史梦婷

校对丨韦一璞

二审丨陈叶萍

三审丨陈满运 刘晓婧南宁日报新媒体出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