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104年来,从南湖启航的小小红船成为“中国号”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为恢宏的华彩史诗。壮阔征程铭记奋斗担当,镌刻新的坚实步伐。“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正在以习
习近平主席此次东南亚之行,推动务实合作是重要内容之一。4月14日,在越共中央驻地,习近平总书记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会谈后,共同见证中越双方签署的45份双边合作文本展示。4月16日,在马来西亚布特拉加亚总理官邸,习近平主席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会谈后,共同见证中马双方交换3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4月17日
一个短短600多字的文件能够发挥多大作用,能够发挥多久作用?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2年12月4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3周,中央八项规定出炉,对加强作风建设立下规矩。彼时一些人对它的贯彻执行效果有一个大大的问号。曾有群众担心会不会是“一阵风”;一些党员干部也不以为然,认为“风头不久就会过”。 徙木立
“把这一标志性项目建设好、运营好,带动西部和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交叉联网的枢纽。”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考察,来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了解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情况。开放兴,重庆兴。首站选择重庆开放的重要地标,传递出总书记对重庆“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殷切期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清明前后,我国迎来植树造林的好时节。4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丰台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在植树现场,总书记总结分析中国的“绿色答卷”,为谱写新时代国土绿化新篇章“划重点”。他强调,绿化祖国要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视频:习近平
来源:新华社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如今,回望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公开活动,更显意味深长。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国家博物馆,历经百年风风雨雨。《复兴之路》展览,浓缩百年峥嵘岁月。历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中,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重要经验,精辟论述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
5月21日,以“共同的挑战、共享的未来、更好的大坝”为主题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在成都开幕。大会开幕前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会见了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一行。开幕式上,李国英作主旨报告,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利诺、施小琳等分别致辞。李国英在主旨报告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今年春耕,各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这个春天,现代化的耕耘从南到北有序推进。在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育秧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河南视察,对我省“三农”工作寄予殷切期望。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全省各地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积极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交出了一份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出彩答卷。一粒小麦的多元嬗变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