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和小明在小区里面散步。突然楼上飞下来一个酒瓶,正好砸在了小强的脑袋上,小强当场晕倒,后脑勺鲜血直流。所幸,小强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精神和智力也没受到损害,但住院治疗花费15万元。事发时,小强和小明没看清瓶子是从哪里飞来的,更别说是谁家扔的了。而事发后,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承认。他们找到小区物业调取监控视频,没想到监控设备又坏了,没拍到。
随后,俩人把整栋楼的30户业主和小区物业公司共同起诉到了法院。最终,除了5户业主外,另外的25户和物业公司共同赔偿了小强的15万元医疗费。
法官说法:高空抛物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民法典》中有对其的相关规定。
第一,法律禁止高空抛物,高空抛物是违法、侵权行为;
第二,谁扔的东西谁负责;
第三,如果查不到扔东西的人,在理论上有可能成为肇事者的不能自证清白的人,都要承担责任;
第四,查不到肇事者的情况下,其他人的责任是补偿,不是赔偿。
当然,在肇事者没找到,其他邻居补偿了受害者之后,如果以后发现了肇事者,那这些邻居是可以向肇事者追偿的。
同时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比如,有没有在小区相关区域设置注意高空抛物的警示标志,有没有向业主宣传高空抛物的危害,教育、引导和倡议大家不要乱扔东西,有没有设置防护设施等等。如果没有,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小强所在小区的物业赔了钱,就是因为没有尽到这些安全保障义务。
所以,高空抛物的后果是很严重的,高空抛物砸伤人或者砸坏别人的东西,肇事者要赔偿;如果找不到肇事者,那么整栋楼中可能的加害者都要共同补偿,事后找到肇事者,已经补偿的业主可以追偿;如果物业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也要对高空抛物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发生高空抛物后,要第一时间报警,警察有义务及时调查清楚。高空抛物情节严重,可能会坐牢。
法条链接:《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来源:珲春林区基层法院
编辑:李志刚
吉 林 省 媒体求助维权热线 请联系 李 主 任: 130 1938 8122 (微信同号)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 9819 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 2468 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 7867 1922(微信同号)
本头条号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北极海新闻」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23日,最高法发布了一批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案例显示:12周岁的赵小某在学校台阶不慎摔倒受伤。老师第一时间通知了家长,并陪同就医。然而家长认为,学校应承担相应责任,向学校索赔费用8万元。法院经审理认为,学校已履行了必要的管理职责。据此,法院判决驳回赵小某的诉讼请求。相关话题#学生摔倒
2025-04-25 22:56:00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名为“朱雀玄武敕令”,因该名易引发误解且拗口,申请随母姓更名为“周天紫微大帝”,同时公布了身份证及姓名变更申请书,引发网络热议。“00后”男生起名“朱雀玄武敕令”,已申请改名“周天紫微大帝”类似姓名真的允许登记吗?事实上,我国法律明确保障公民姓名权。民法典第1012条规定,“
2025-04-25 17:24:00金女士反映4月中旬她开车经过一个道闸时,对向车道的道闸杆子落下来,砸伤了她车子的后视镜。金女士:4月17号上午11点27分左右,我进入西子丁兰广场的时候。我是进来的,当时还有一辆车一起出去的,就是两个杆子都抬起来了。那辆车已经开走了,我是往里开的,刚好我开到一半的时候,出来的车辆的杆子,就打到了我的
2025-04-25 08:04:00今日永州讯(新田融媒体记者 陈欣 通讯员 潘冬)为进一步强化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4月15日,新田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专题培训会,重点解读《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负责人及食堂负责人共计12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会上,从《规定》中
2025-04-16 16:34:00春耕在即,农时催人。一起涉农纠纷让农户与企业陷入僵持,如何在法与情之间找到平衡?五常市人民法院以审执联动破局,跨部门协作解纷,用司法温度融解矛盾寒冰,既护企业生存之需,又解农户耕作之忧。2025年初,五常市某农机公司将农户张某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剩余购车款1.08万元。张某拒绝支付,反诉其购买的农用
2025-04-16 09: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