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粮满仓·好丰光丨新农人:种出表盘大的蓝莓!青岛“90后”夫妻绘就田园新画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09:32:00    

【编者按】

6月23日,《粮满仓·好丰光》大型融媒报道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立足全国视野,聚焦山东特色,从“米袋子”“菜篮子”“鱼篓子”“智慧种”“新农人”等角度入手,全面展现山东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亮点和成绩,为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活动期间,将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开设话题,邀请广大网友积极参与互动,不断呈现山东发展绿色新质农业和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系列报道《粮满仓·好丰光》之“新农人”,聚焦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展现山东人才兴农新路径。

海报新闻记者 毛道光 青岛报道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西崔家滩村,经营丰禾园家庭农场的是一对“90后”返乡创业夫妻——孙芳和崔银峰。他们敏锐地抓住盆栽蓝莓种植的新机遇,投资建设了八个现代化大棚。创业首年,便创下60多万元的销售额,为他们的“新农人”之路注入了强劲信心。

孙芳正检查大棚内种植的蓝莓。

这份信心在今年“五一”假期得到了生动印证:农场游人如织,当季鲜甜的蓝莓成了抢手货。络绎不绝的采摘游客,让丰禾园多了一张亮眼的新名片。

然而,成为合格的新农人绝非易事。“不仅要精通种植技术,还要懂成本管理,更要会经营口碑、拓展客源。”孙芳坦言,“第一年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从零开始,没有捷径可走。”这份踏实与坚韧,是他们成功的第一步。

得益于大棚的可控温度,孙芳家的蓝莓果期得以延长,从春节前持续至5月底。面对初期缺乏稳定客源的挑战,电商平台成为突破口。孙芳买书自学直播,从最初的紧张忘词,到后来能侃侃而谈蓝莓种植、介绍品种特点。巨大的努力换来了回报:“熬过起步期,直播带来了稳定的回头客。只要尝过我们的蓝莓,顾客总会复购——品质是最好的招牌。”孙芳自豪地说。

孙芳丈夫崔银峰采摘准备发货的蓝莓。

新农人的“新”,更体现在对技术的不懈钻研上。“大棚蓝莓管理是精细活,”孙芳深有体会,“土壤水分监测、温控调节、营养液精准滴灌……都得一点点学,向专家请教。以前觉得农业简单,真干起来才知道处处是学问。”张家楼作为全国知名“蓝莓之乡”,品种和技术不断迭代。孙芳夫妇的八个大棚里,花香L25、L11、F6三个品种各具风味,其中表盘大小的特种果更是招牌产品,春节前就能上市,售价高达每斤百元。

“种出这么大、这么好的蓝莓,诀窍在于两点,”孙芳揭秘道,“一是采用进口灭菌的专用有机质盆栽基质,这里面富含珍珠岩、椰糠、椰丝,更契合蓝莓生长需求;二是投入净水设备,将深井水净化过滤成纯净水用于灌溉。”这份近乎苛刻的用心,换来了蓝莓出众的品质与独特风味。

表盘大的蓝莓特种果。

现代农业离不开规模效应。孙芳夫妇前期投入高达500万元,在周边区域建立了数一数二的种植规模。销售上,孙芳坚持“直销”策略:“几乎不经过商贩,自己直接对接客户,确保价格实惠,品质直达。”

望着园中采摘的游客,孙芳和崔银峰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返乡创业的价值。首年创业,虽未达最理想预期,但60多万元的销售额,刨开建大棚的成本不谈,已基本覆盖当年成本,并创造了可观利润。

五月底过后,随着大棚蓝莓逐步下市,孙芳和丈夫也给大棚里的蓝莓落了果,并为明年做准备。回望这一年,孙芳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也积累了宝贵的种植经验。展望未来,夫妻俩信心满满:“明年,我们继续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